绿色制造也称为环境意识制造(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ufacturing)、面向环境的制造(Manufacturing For Environment)等,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
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要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必须构建“4 2”绿色制造体系,并制定评价标准。
“4”主要指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2”指的是壮大绿色企业和强化绿色监管。目前围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已经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比如,研究成果表明,产品全生命周期80%的资源环境影响取决于设计阶段,推行产品生态设计是开发绿色产品的根本途径。为此,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生态设计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2014年,工信部启动了百家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在重点工业行业选择一批代表性企业,经过2~3年试点,探索不同行业和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进模式,引导行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下一步,则要研究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的标准体系。同时,探索开展企业绿色评价工作,通过健全节能环保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节能环保监察,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法规和市场手段,引导企业逐步向绿色企业转型,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我国工业基本建立起绿色制造体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